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 >> 专题 >> 乡村振兴 >>

和谐多元发展黄南班 共谱民族团结一家亲

2023-03-15  

  “唱支山歌给党听,我把党来比母亲……”,夕阳余晖给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的校园内镀上一层金粉。“这支歌唱出了全体黄南班少数民族学生的心声,我们永远要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。”

 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2018年承接青海黄南州高中班教学任务以来,有形谋发展、有感聚共识、有效促和谐,成为全区教育援青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  四载征程春华秋实,只争朝夕破浪前行。20187月,滨海新区从接到承办“黄南班”的通知,到首批40名学生入校学习,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宿舍整修、食堂改造、生活与教学设备的购置、管理与教学团队的组建。全力办好黄南班,大家如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、团结如一。目前办班规模已由最初的40名学生、2名内派教师、面向河南一个县招生,发展到已有238名学生、7名内派教师、面向河南、泽库两县招生。

  2021年,是黄南班返青参加高考的首年,滨海新区组织高考学科教师赴黄南州送考备考,与黄南学子共赴一场“大考”,守望相助、手足情深。首批实验滨海黄南班高考考生40人中,本科上线率65%,理科最高477分,文科最高497分,突破黄南州河南县历年成绩,创历史新高。

  滨海人念念不忘:加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城市民族工作,让各族孩子们留得下、融得进、得好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是师生间时常挂在嘴边、记在心里的一句话,多民族共同缔结出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。

  审古今之变、察时代之势,思想之光一旦迸发,便熠熠生辉—— 20149月,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“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;2017年,党的十九大正式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写入党章,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。

  要铸牢中国心、中华魂,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“筑基”。滨海新区围绕“立德树人”这一根本目标,时刻牢记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灵魂问题,做足做实对黄南州高中班学生的培根铸魂工程。唱响爱国教育主旋律,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到塘沽烈士陵园参观,感受各战争时期英雄战士爱国情怀和不畏流血、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坚如磐石地印刻在孩子们心中;国庆节期间,组织黄南班120名学生到东丽区磨励营进行军训式素质拓展实践,通过队列练习、逃生演练、整理内务、学唱爱国歌曲、学习农耕技术等系列实践活动,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激励每位年少同学;听取航天英雄杨利伟系列讲座,年轻人梦无垠,当征星辰大海,时刻准备报效祖国;开展诵读家书、光影留念、传统曲艺进校园等活动,不断增强在津黄南学生人心归聚、精神相依;滨海新区统战部与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教师组成家访团,利用暑假期间深入黄南州,对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黄南班的学生进行了暑期家访慰问,重点家访30户品学兼优、家境困难的同学,表彰6名高考成绩优秀生,结成数不清的“亲戚”、留下无数感人的故事。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,民族和睦、融入日常在滨海新区这座有温度的城市深入人心。

  团结统一,是中华民族始不渝的追求,是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的“天地之常经,古今之通义”。无论是在雪域高原、天山南北,还是行进在黄南州和滨海新区之间,每一片土地都迸发着一种欣欣向荣的和谐氛围,每一个音符都表达着盛世图强的宏愿。

  “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”滨海新区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唱黄南滨城民族团结进步大合唱美美与共,各美其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