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起天津》第四十四期
合影照片左起:主持人黑丹;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、致公党党员山河;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,青年交响乐团指挥,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高嵩。
音乐是城市跳动的脉搏,城市是音乐生长的土壤。每一座城市都有专属的音乐记忆,每一段旋律都烙印着城市的独特气质。从九河下梢的多元音乐生态,到国际舞台的惊艳绽放;从三尺讲台的薪火相传,到城市文化的创新赋能。音乐为城市注入着怎样灵动的气息?城市的历史底蕴、人文风情,又如何塑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?
由天津新闻广播联合长芦汉沽盐场“芦花”品牌共同打造的融媒体访谈服务类节目《一起天津》,每周日17:00-18:00在天津新闻广播(FM97.2 AM909)播出。
3月30号周日下午17点,《一起天津》主持人黑丹邀请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、致公党党员山河;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,青年交响乐团指挥,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高嵩,做客直播间,一起讲述音乐院校和城市文化双向互动的故事。
本期嘉宾
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、
致公党党员 山河
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,青年交响乐团指挥,
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 高嵩
两位嘉宾为何被邀请,
来听《一起天津》节目的
嘉宾推荐官李巍怎么说
一起推荐官:
李巍
推荐理由:去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津湾广场等地策划推出了“桥边音乐会”系列活动,天津用音符书写着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,古典与流行交融,专业乐团与市民共舞,不仅点燃了城市的艺术热情,更让音乐成为连接人与人、人与城市的温暖纽带。本期《一起天津》,我们邀请两位深耕音乐领域的嘉宾,共同探讨音乐如何赋能城市发展,奏响天津的时代强音。第一位是致公党党员、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山河,他始终致力于音乐创新与跨界融合。另一位是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,青年交响乐团指挥高嵩,作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,她多次带领乐团走进城市公共空间,用交响乐传递城市文化自信。
(一)如果城市会唱歌
黑丹
作家雨果曾写道:“音乐是城市的回声。”音乐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情感。山河院长,您作为天津音乐文化的深度参与者,能否从历史角度谈谈天津音乐与城市发展的独特关联。
山河
要追溯的话,应该是到上个世纪初。李叔同先生1880年就出生在以前咱们天津的粮食胡同,我考证了一下,应该就是在海河东路沿线的这块地方。他最早做的音乐就拿天津地方的小曲调,然后附上自己的词。我们大家可能只知道《送别》这首名曲,是旷世佳作。其实他还成立了音乐院,创建了也可以说中国最早期的专业音乐学校——天津国立音乐院。其实把音乐的“洋”和“中”结合的教学内容最早融合的就是叔同先生。比如说钢琴的教学,歌剧还有比如昆曲这些的融合,还有民间的琵琶,二胡这些,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学科归类当中的专业方向,那个时候能够大胆的这样集合,能够有这些贤能人士创办这所学校,我觉得就是那个时候的一种“突破”。
黑丹
天津可以说有一大批音乐人才,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也诞生在天津。
山河
对,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,天津举办了一场叫“探亲音乐会”,就在天津广播电台,是现场直播的音乐会。有歌唱家蒋大为,还有前不久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于淑珍老师,李光羲老师等等,一辈一辈的歌唱家其实都是喝海河水长大的,其中还有在音乐领域深耕的人创作的作品也出自咱们天津。两个初期,两个经典人物。一个就是建国初期,王莘老师《歌唱祖国》,一个是改革开放初期,施光南老师,代表作就是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。
王莘老师创作的《歌唱祖国》那是我们建国初期的时候,那个状态,我们听前奏就能听出来,那种力量,那种精神的定标,我觉得就是来自于那个时代的印记。这首歌在那个时候,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精神的注入。施光南先生的《在希望田野上》,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推出的作品。而且这两位音乐家都跟我们学校有解不开的缘。施光南先生是我们的校友,王莘先生也曾经担任过我们天津很多文艺院团的领导,其中也担任过天津音乐学院的副院长。
黑丹
这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是在天津诞生,这些作品如何能够塑造出天津的文化形象?
山河
不光需要去定格某一个歌曲去做,需要秉承的就是天津的开放和包容的这种特质,这种特质伴随着我们历史建设的走向。刚才提到的这些重点歌曲,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的天津人,还在教学岗位上,其实一直都是在用经典的作品作为精神养育,然后教现在这个时代的青年学子们,怎么样去把经典的精神,还有经典文化的传承责任去发扬光大,这个是我们现在产教研学演,全方位教学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。
(二)以音乐之名,奔赴一座城
黑丹
天津这片音乐热土也在不断吸引着热爱音乐的人。高嵩老师怎么和天津结缘?怎么来到天津音乐学院的?
高嵩
我是沈阳人,在来天津音乐学院之前,在福建厦门跟随郑晓瑛(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)老师学指挥,读她的研究生,后来毕业以后去了福建省歌舞剧院,作了将近三年的常任指挥。就在这个时期,天津音乐学院要排一部大型的中国的歌剧——《岳飞》,是由我国非常著名的作曲家黄安伦先生创作的。这个项目,邀请我的老师郑晓瑛作为指挥,郑老师当时就派我来天津帮她排练,提前预排。我在2015年底,第一次来到天津,第一次在天津音乐学院跟师生们在一块排练。在这个过程中,2016年的时候,天津音乐学院招聘指挥教师这样一个岗位,设在管弦系里,我就抱着这个试试看的心理,也想看看指挥从舞台转到教学是什么样的一个体验。所以就应聘了天津音乐学院这个岗位,很幸运的是考上了。就在2017年的3月份正式入职到天津音乐学院。今年是2025年,是我来天津的第8个年头。如果从2015年第一次来到天津来排演的时候,整整10年了。当时天津音乐学院是这么多音乐学院里面很重要的一所学院,而且是老牌学院。天津音乐学院前身是中央音乐学院,中央音乐学院迁到北京以后,1958年在原址正式成立了天津音乐学院。
黑丹
天津的哪些城市文化最打动人,这里的人文氛围如何为音乐人提供养分和土壤?
高嵩
我第一次来天津的时候,海河周边的景色非常吸引我。五大道,还有天津津湾剧院周边的这些老式建筑,发现有很多房子的风格跟厦门鼓浪屿很像,让我感觉非常亲切,然后又感觉非常的新鲜,觉得这个城市,它的文化一定是很多元的,在天津让我觉得非常的亲切。第一次见到山河老师,也非常亲切,因为其实我早就知道山河老师,因为看那么多的《超级女声》《中国新声带》等等电视节目,(山河老师担任音乐总监)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山河老师,太出名了。第一次见到山河老师,他一点架子都没有,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又能讲很多的学术上的一些见解,所以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很喜欢山河老师,很喜欢跟他聊天。有时候在一块吃饭,每次都是聊着聊着就谈到专业和教学,很受益。
(三)天津音乐学院:音乐人才的艺术殿堂
黑丹
山河院长,您参与过很多优秀节目的制作,湖南卫视的《超级女声》、《快乐男声》,还有您开创的《中国新声带》等很多音乐类节目,担任音乐总监、音乐顾问,见证了音乐综艺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历程,其中一定有不少难忘的幕后故事。
山河
参加电视节目的这些经历都是源于我在天津音乐学院作教师,我现在作教师已经33年了,一直在随着音乐以及追求音乐梦想的年轻人的进步的频率在工作,跟《超级女声》结缘,就是因为我们要开创一个让素人有机会去圆梦,或者是有一个平台让他们检验自己,给更多有特性、有未来希望的年轻人一个能够看到他们的平台,这是节目的初衷。我们当时选的核心价值就是,他要成为榜样,这个榜样以音乐做打底。我是老师,然后我又是一个乐手,平时又做音乐。在这里要感谢天津广播电台、广播电视台,因为我从1987年的时候就跟电台、电视台开始有合作,所以在录音棚也好,在课堂也好,在社会的音乐舞台上做乐手也好,积累了大量的经验。这种经验就被推荐给湖南卫视,可能刚好匹配他们的需求。
当时我参加《超级女声》的时候,曾经自己拿DV记录过,特别是2005年的节目,真是万人空巷的现象,舞台台上的LED的屏是拿几块电视凑成的,还有用纸板做的布景,那个时代,一集节目的总成本,包括硬件、软体,包括技术,包括嘉宾,一共才十万块钱的成本,预算很低很低。每场都是直播,基本上熬夜是家常便饭,我经常做的就是从长沙飞回天津的飞机上,打开笔记本电脑,了解上节课的内容,因为我们都是一对一授课,下完课再飞到长沙。
黑丹
这么多的经历,对于教授学生们来说有哪些启发?
山河
我当时一开始不知道有超级女声,学生们告诉我这个节目在他们年轻人群里很火,他们知道哪些歌手,有个叫周笔畅的,有个叫李宇春的,有个叫张靓颖的等等,就好像找到了一个能够追求的点。说心里话,参加这些节目是有一些私心,就是要把我们教学的可能性放大化,其实那个时候参加节目带的乐队全是我们的学生,学流行演唱的学生在唱和音,乐手就是我们学器乐演奏的学生,就是更好的让他们有成就感,对他们是一个很好的历练。
黑丹
高嵩老师曾经是厦门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的常任指挥,作为指挥都有哪些挑战?从舞台到讲台经历了怎样的转变,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艺术?
高嵩
作为指挥,意味着要把乐谱中所有乐器记录下来,24行的总谱,只要换行就要翻一篇,再记第二行,指挥要做到一目二十多行!其实从舞台转到教学,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领域。在舞台、在职业的乐团里面,作为一个指挥的工作内容,面对的是一些职业的乐手,他们已经毕业,从学校走向各个专业的岗位上,他们有很多年的实践的经验,所以作为指挥,跟他们在一块工作的时候,不会太费很多的心力,不会指出你这个音不准,你这个技术怎么怎么样,大部分职业乐手,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了,他也领会你的意思。但是到了教学岗位以后,我来了才发现,学生真的是很不一样的,因为你要付出很多耐心还有时间给他们,因为他们的技术还在成长中。对音乐的理解,更是需要配合他生活的经历去,才能更成熟。很多事情上,都是要一点一点的,掰开了揉碎了去教他们,作为一个老师,很多时间会花在这个上面,最近嗓音都是哑的。
(四)天津音乐人,汲取城市养分,绽放艺术光芒
黑丹
天津音乐学院的青年交响乐团,经常在天津大剧院、音乐厅演出,学生们在舞台上呈现了怎样精彩的演出?
高嵩
特别难忘的演出是2023年民族歌剧《同心结》,它是一个反映抗美援朝历史史实的一个歌剧作品,以黄继光的英勇事迹为主线,讲述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,志愿军战士的故事以及中朝人民的国际友谊。当时是王宏伟院长演唱黄继光的角色,我们学院的一些其他的老师,还有学生共同参加这部剧演出,场面很震撼,剧中还有戏剧影视学院的很多的学生,孩子们在台上扮演志愿军战士,舞美的同学们跟着剧组的舞美老师、专业老师做一些艺术实践和台前幕后的事,声乐系的学生去唱志愿军战士的大合唱,舞蹈系的学生扮演朝鲜的姑娘、朝鲜群众,管弦系的乐队在台上演奏。
这是我们天津音乐学院所有院系的一个综合实力的展示,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,能够让全院学生进行舞台艺术实践的一个机会,这部歌剧它是非常的感人,我们在演出过程中之所以印象深刻难忘,因为我们所有的老师同学很投入,观众也非常投入,当时去年五月份在天津大剧院,一共演了三场,200多名师生为观众们再现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。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上,我们获得了优秀剧目奖,在演出之后的专家研讨会上,对我们这个歌剧的评价是音乐会版歌剧的巅峰之作,因为通常音乐会版歌剧可看性不是很强的,但是我们这次就是演员们,乐队穿着现代的演奏的衣服,其他的角色全都穿的是剧目里角色的服装,这样在台上演,这种视觉冲击,你会看到现代人跟过去历史的重叠,好像穿越时空对话,我们通过艺术表达了敬意和情感。
山河
天音版《同心结》是在原版基础上再次打磨、升级的音乐会版歌剧。具有歌剧艺术的音乐戏剧性、叙事性、守正创新等特点,并且要求在舞台上的每一位演员都要真情流露。对于我们天津音乐学院来说,引进了这部歌剧,又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和大型剧目推广、复排的支持,而且演出加上多媒体的技术,前面合唱一进来,后面有多媒体的影像,战火硝烟中回到了过去的年代,它是一个现代技术融合在一块的,是音乐会版的歌剧。原来的歌剧,除了主演和群演以外,乐队都在乐池里,现在全是音乐会的版本,但是加上了多媒体技术,视觉上就是铺天盖地、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黑丹
演出精彩震撼,回归学校,天津音乐学院在教学上如何创新?
山河
首先就是内容一直在进步,像高老师虽然教的是传统的音乐专业,比如说管弦系学的西洋的一些乐器,弦乐器、吹管乐器、打击乐器,还有其他的包括竖琴在内的特色乐器;作曲也是以古典主义的那些作品为打底。但其实这里面要把这个时代的声音和我们学到的技术和审美融合。进行实践的时候,其实教授的办法与沟通的策略也是不断在提升的。我们的实践非常多,会有在全国各个专业一流的剧院场馆演出的机会,我们可以演奏交响乐、演歌剧以及民族管弦乐,去过国家大剧院天津大剧院还有其他省市的各大剧院。还会把学生们带到田间地头,五月、六月活动最集中,每周都会有以老师为团队组建实践音乐会,不管器乐演奏还是流行演唱,为学生们提供初舞台,让他们即兴在台上表演,弱化原来一成不变、呆板的考试模式。推出了实践积分,这个积分可以转化为分数。
我从2001年就创建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这个方向和学科,里边下设有不同的电声乐器的吉他、贝斯、鼓、萨克斯、键盘还有爵士小号、爵士长号、电子手风琴,还有流行演唱。回忆起来最早上课的时候需要一些陪衬的伴奏,一开始用磁带然后要用MD,然后有CD,突然间就MP3了,突然间又多了很多手段,比如说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有音乐教学软件,这些软件是有负责编曲的,还有负责录音的,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跟着这个时代。前不久学院刚做完一个讲座,就是“在AI背景下,声音数字化对歌唱的帮助”。像DeepSeek出现了会不会有影响?我觉得不会。那天讲座的时候我做主持和开场,我最后说的就是在AI这个时代,我们要热情地拥抱这个时代,其实不用有恐慌,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情感和情绪。
(五)打破学院围墙,用音乐点亮生活
黑丹
天津现在涌现了很多以音乐为核心元素的公共空间,比如民园广场、音乐厅,天津音乐学院也在这里进行实践活动,是不是一下子拉近了音乐和市民朋友的距离?
山河
天津的这些工程还应该再去升级或者说是再去细化。我去年在成都担任评委,当地就有了一个新行业叫“街头艺术家”,就是可以发执照的。天津民园我觉得就特别好,它是一个下沉的聚拢的结构,打破观和演的特定布局,一个台下一个台上,其实是随便你坐哪儿都行。就像在成都“街头艺术家”选拔的那个场景,就是赵雷演唱的成都那首歌所在的那个街,现在整个这趟街上做成顶棚,各种角度的灯光,你在哪都可以坐,甚至从旁边穿过的时候都可以驻足在那观看演出,那个视角上能够演出的艺术家都是高手,所以我觉得民园未来的升级就是会这样。
黑丹
天津音乐学院是不是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、公益活动,和我们这座城市来互动?
高嵩
天津音乐学院特别是青年交响乐团就做了很多公益活动,春节之前去地铁的生产车间慰问地铁工人,还去了武警部队,去过医院,还有各个大学校园。另外我们进社区,还去过养老院,有大队伍还有小分队,像这样的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活动是非常频繁的。必须从学生时期就要实践,而且从实践过程中他也真正能总结,自己学这个专业到底是为什么?实践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观众,才知道原来你所做的音乐、你的艺术是为了给观众,让观众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。我的老师说的一句话特别好,她说阳春白雪不应该是曲高和寡,它应该是和者日众,否则我们学这个东西是为了什么呢?是自我陶醉吗?肯定不是,所以我们要培养未来音乐人才他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。更多也是让他们去看去了解,自己的工作将来是要为社会服务的。
山河
刚刚过去的寒假我们学院的王院长还带了我们的尖刀团,去了马来西亚的一个大学做学术交流和未来的共建项目,同时在洽谈今年年底可能去大洋洲,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大学要去共建。实践的作用并不是纸上谈兵,对于我们学院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好的锻炼和尝试,就是为了让他们走出围墙,去了解外面的状况,激发他们的心境。因为学生们走出学校到社会上他要贴着“天津”这个标签,我们要让他们理直气壮的去贴上这个标签。
黑丹
天津音乐学院是一所专业的艺术学院,普通人可以走进它吗?
山河
我们有校园开放日,市民可以来看我们的演出。每个周六、周日,周六是音乐会,周日是讲堂,我们是完全免费开放的,大家可以提前在天津音乐学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。现在去的中老年人多一些,他们时间比较充裕而且真的是为了兴趣而来,也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来。校园开放日的时候我们院里很多场馆都是开放的,像演奏厅、音乐厅、现代音乐厅都是开放的,有话剧看,有演唱会可以欣赏,还有讲座能听,我们也是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之余努力地做好这件事情。
(六)肩负使命,用音乐赋能城市发展
黑丹
天津现在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音乐在其中也能够助力,天津音乐学院是不是也肩负一份责任?
山河
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培养音乐人才,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才引进。我们现在积极挖掘、吸纳一些人才,求贤若渴。此外,天津还需要典型曲牌的打造,比如鼓楼适合曲艺民谣、滨海新区以后可以做电子和摇滚,我觉得应该百花齐放。因为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一个核心的东西叫“玩”,就像天津叫“哏儿都”,因为好玩嘛,从业者也可以调动创作的热情。我们还要研究天津的属性,它不像别的城市,得依照我们本土人的能够玩的开心的习惯,做一些创意出来。
黑丹
如果用一首歌曲或者是一段歌词来表达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热爱,您心中的歌曲是什么?
山河
那就是《天津,我可爱的家乡》这首歌,我也为它做了很多版本的编曲。这首歌由倪音海作词,我们的校友伍嘉冀老师作曲,这首歌最能表达我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热爱,我们也将继续努力用音乐讲好天津的城市故事。
黑丹
我们也用《天津,我可爱的家乡》这首歌来结束今天的节目,再次感谢两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城市的音乐之旅。天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孕育了最质朴的旋律,也滋养了最深沉的情感。在这座充满烟火气与艺术氛围的城市里,灵动的音符与津城独有的热闹繁华交织在一起,演绎出别样的风情。音乐,用它独有的方式为这座城市注入灵魂,生动地诉说着城市故事,也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到它的温度与魅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