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 >> 专题 >> 党外人士话天津
 
“一起”倾听三代人的童年故事,原来快乐的密码从未改变
来源:一起天津    2025-06-17 小字号
 

《一起天津》第五十二期

在这初夏的微风中,我们迎来了属于每个孩子心中闪耀的日子——六一国际儿童节!它是快乐的、充满欢笑的。1949年11月,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,决定将每年的6月1号定为国际儿童节。不同年代的人是如何过儿童节的?他们的儿时记忆是什么样子的?儿童节怎样过才有意义?

6月1日下午17点,由天津新闻广播(FM97.2 AM909)联合长芦汉沽盐场“芦花”品牌共同打造的融媒体访谈服务类节目《一起天津》,主持人黑丹邀请到原市风貌办研究室主任,现五大道景区顾问、作家、风貌建筑专家,社区志愿者金彭育;西青区青联常委、新闻媒体界别副主任李杉;万全小学四年级学生商夏已,三位来自40后、80后、10后的嘉宾,一起来聊快乐童年。

本期嘉宾

原市风貌办研究室主任,现五大道景区顾问、作家、风貌建筑专家,社区志愿者  金彭育

西青区青联常委、新闻媒体界别副主任  李杉

万全小学四年级学生  商夏已

一起推荐官

李巍

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,如何让孩子真正快乐开心的成长,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。不同年代的人,对童年的记忆各不相同,对如何过儿童节也有自己不同的记忆,这样的相互碰撞相信会很有意思,所以今天节目里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三位不同年代的嘉宾,当40后爷爷、80后妈妈和10后女孩坐在一起聊童年,会发生什么?很期待他们聊自己儿时的记忆,分享对六一儿童节的记忆故事。

以下是本期节目访谈内容

01

色彩斑斓的童年图景:

从物质匮乏到多元体验

1945 年出生的金彭育回忆,上世纪 50 年代的儿童节充满朴素的集体温暖:上午参加校园联欢会,聆听校长讲话、接受德育表彰(如拾金不昧、孝亲敬老),观看民乐小乐队表演;下午结伴到儿童公园玩捉迷藏、踢罐电报等传统游戏。物质条件虽有限,但集体活动与简单娱乐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烙印。

80 后李杉的童年则呈现多元化特征:作为京剧特色校学生,她每周参与《苏三起解》唱段训练,课余投身航模社团并斩获全国奖项。在她眼中,儿童节既是校园舞台上的高光时刻,也是成年后对 “天真烂漫” 的情感锚点,甚至工作后食堂发放的棒棒糖,都能触发对童真的怀念。

10 后商夏已的儿童节充满现代活力:她以滑板为节日礼物,组建校园滑板队,在体育课上参与丢沙包、踢足球等活动,假期回到山东老家体验麦田放风筝的田园乐趣。在她的描述中,教室中五颜六色的气球、自由探索的 “校园寻宝” 设想,勾勒出新时代儿童对节日的多元期待。

 

 

02

成长路上的引路人:

师者之光与爱的传递

访谈中,三代嘉宾不约而同提及师长对人生的深远影响。金彭育深情回忆新华职大退休女教师:“她夹着书本走来,眼神充满慈爱,为我们种下文学与语言的种子。” 这份师恩成为他坚持写作、成为作家协会会员的精神动力。

李杉则难忘初中老师的知遇之恩:在校庆朗诵选拔中,老师的坚定推荐让内向的她首次收获自信,“老师的肯定像一束光,照亮童年记忆”。作为母亲与媒体人,她更强调儿童节的深层价值:“在孩子心中种下爱与幸福的种子,让他们未来面对困境时,能从童年汲取勇气。”

商夏已的幼儿园郝老师则是温柔的陪伴者:“她总是盘着丸子头,耐心帮我解决困难。” 这份纯真的师生情,成为童年安全感的重要来源。

03

童真的永恒底色:

爱、自由与成长哲学

当被问及 “快乐童年的必备元素”,商夏已给出简洁答案:“爱与自由。” 她以《阿甘正传》为例,认为被爱的能力是理解世界的基础,而滑滑板时 “风驰电掣的自由感” 则是天性的释放。

 

金彭育以人生阅历提炼出 “热爱的力量”:“幼年的爱好若持之以恒,终将结出果实。” 从小学壁报编辑到出版多部著作,他用亲身经历印证兴趣对职业路径的深远影响。

李杉则以 “终身成长” 为核心理念,寄语不同阶段的自己:“不必彷徨怀疑,永远保持成长心态,却不失赤子之心。” 这句 “一生温暖纯良,不舍爱与自由” 的箴言,成为三代人对童真守护的共鸣。

节目尾声,主持人黑丹总结:“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守护童真、启迪智慧、传递温暖,始终是儿童节的最美底色。” 这场跨越三代的对话,不仅是对不同年代童年的温情回顾,更勾勒出一幅关于爱、教育与成长的时代画卷 —— 它提醒我们:童年的价值,在于用纯粹的眼光看见世界,用未被定义的灵魂拥抱未来。

长按二维码获取本期精彩回放

 
 
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3845-1号